部落冲突教派阵容搭配
- 游戏攻略
- 2024-09-20
- 41热度
大家好,我很乐意和大家探讨部落冲突教派阵容搭配的相关问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部落冲突教派阵容搭配的各个方面,我会尽力回答您的疑问,并为您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宗教是一种社会化的客观存在,具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可以归纳为宗教四要素:
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内在因素)
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内在因素)
3、宗教的行为或活动(外在因素)
4、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外在因素)
一个比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内外四种因素的综合。这四要素是相互伴生、相互制约的。这四个基本要素在宗教体系中有一定的关系和结构。从逻辑上看,四个要素在宗教体系中实际上有四个层次。
1、基础层/核心层:宗教观念(主要是神道观念)
2、第二个层次:宗教体验(以神道观念为逻辑前提所产生)
3、第三个层次:宗教行为(即宗教的崇拜行为,是宗教观念和体验的外在表现)
4、最外层:宗教体制(是宗教观念信条化、宗教信徒组织化、宗教行为仪式化、宗教生活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结果,它处于宗教体系最外层,对宗教信仰者及其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和宗教行为起着凝聚固结的作用,保证宗教这种社会现象最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存在于社会之中。)
根据宗教四要素,可将宗教定义为:
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各种类型的宗教规定都离不开神或神性物的观念。具有超人间、超自然的神、或神性物的观念,在宗教体系中构成核心的、本质的要素。但是,宗教并不单纯是一种主观的观念,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文化系统,包含有比神观念更广泛的内容。
支配着人类生活的外部力量,或具体或不具体,一旦被人们的幻想超人间化、超自然化以后,它就变成了某种神秘或神圣的东西。这种虚幻的宗教观念要想成为信众共同崇拜的对象,就不能始终局限在主观的幻想世界之中,而必须把它表象为信众可以感知和体认的感性物。因此,各种宗教都把其所崇奉的神圣对象客观化为某种具有感性形态的象征系统。例如,原始宗教所崇拜的图腾;天主教把十字架、圣母像等作为上帝的象征和神圣事物,把耶稣基督作为上帝和圣灵的感性象征。
有了宗教崇拜的偶像或其他象征表现,还必须有宗教象征物的安息之所、供奉之地,以便为信仰者提供宗教活动的场所。例如:寺庙、教堂。这说明宗教的神不仅是信仰者主观的观念,还客观化、社会化了,并进一步体现在宗教信仰者的行为中。这些行为是信仰者用语言和肉体进行的外在活动,是内在的宗教观念和宗教感情的客观表现,即崇拜活动。各种宗教都通过一定的仪式把这些原为自发而分散的宗教行为规范化、程式化,并附加上神圣的意义。这些行为和活动是规范的、有组织的,具有鲜明的社会性。
宗教的社会性更具体的表现为宗教组织和制度的建立。在原始社会,宗教信仰和活动把每一个氏族成员凝结在氏族社会的组织当中。在阶级社会,由于多种宗教的同时共存和彼此竞争,以及新兴宗教和教派的不断出现,导致了各种形式的冲突和斗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宗教组织。宗教组织的出现,进一步消除了原始宗教信仰上的自发性,使宗教成为以宗教组织为基础的社会性宗教。为了对外立异和对内认同,宗教组织把本教的基本宗教观念教义化、信条化,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戒律规范和教会生活制度。这种共同的礼仪行为、共同的教义信条、共同的教会生活制度、共同的戒律规范,强化了宗教的社会性,把广大信仰者纳入共同的组织和体制,规范了他们的信仰和行为,影响以至决定了他们的整个社会生活,这就使宗教在现实生活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而宗教的教义、信条、行为规范、礼仪规定等常通过文化、艺术、哲学、道德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铸型信仰者的信念和灵魂,更规定他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宗教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
乔斯的冲突骚乱
本世纪以来,尼日利亚中部地区暴力冲突不断。2001年9月,乔斯的豪撒族穆斯林和土著基督教徒爆发冲突,造成500多人死亡。2001年至2004年,高原州游牧部落与农耕定居者之间的族群武装冲突造成至少5.3万人死亡,其中包括1.9万名男性,1.7万名女性和1.7万名儿童。此外,约2.5万幢房屋和800多间店铺在冲突中被焚毁,经济损失近100万美元。约20万人被迫流离失所。
2008年11月,乔斯因教派冲突引发的骚乱造成数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数千所民房遭损毁,上万人无家可归。2010年1月,乔斯周边地区再次发生教派冲突,造成超过300人死亡。
2010年3月7日, 乔斯以南一座村庄发生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的教派冲突,至少有500人丧生。
2011年9月29日,尼日利亚中北部高原州首府乔斯发生一起暴力事件,造成9人死亡,多人受伤。
2012年11月26日,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了位于尼中北部高原州首府乔斯的一个酒吧,造成10人死亡,多人受重伤。
2014年5月20日,位于乔斯市中心繁华地段的特尔米纳斯市场附近接连发生两起汽车炸弹爆炸袭击,已经导致至少118人丧生、45人受伤。
2015年7月6日,乔斯发生两起爆炸事故,疑似博科圣地下手。 乔斯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尼日利亚南北方民族、穆斯林和基督徒交错杂居的中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穆斯林从邻近各州移居到高原州,引起当地信仰基督教的土著居民的不满。一方面外来穆斯林移民希望获取土地和水源等生活资源的意愿强烈;另一方面当地土著居民希望保护自己祖祖辈辈的财产和权益。两方面民众因此分别加入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治团体或政党,同时以强化宗教认同的方式加强内部团结。
骚乱表面为宗教分歧或选举纠纷,但根源是经济问题。新移民渴望通过其政党执政而获得更多利益,而土著居民同样希望获得地方选举的胜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宗教及选举瑕疵成了制造冲突、激化矛盾的导火索。
自2010年年底以来,博科圣地频繁对该地区发动袭击,令当地安全局势更加恶化。
诅咒教派的与其他集团的关系
诅咒教派是个令人作呕的组织,任何有情感的人都会对诅咒教徒产生害怕或愤怒之情。联盟怎么能不唾弃它?部落怎么能不畏惧它?被遗忘者怎么能不眼看着它的魔爪伸向自己的咽喉?诅咒教派和被遗忘者是真正的死敌。
现在看来,诅咒教徒的心志和他们刚加入时相比已经完全不同了。首先,情况不同:在诅咒教派刚建立时,它就像圣光教会一样向信徒许诺死后给予他们永恒的生命。诅咒教派对所有人的承诺都是一样的,比如人们能够看到自己的结局——在死后,他们能够真正地获得另一种形式的生命。最初的诅咒教徒并不知道天灾的真实意图,他们是在相对无知的情况下加入的。
现在,当然,天灾不会再隐瞒它的意图了。现在加入诅咒教派的人都知道他们将会做什么。他们不是疯子就是怪物——或者兼而有之。
一些人可能会将燃烧军团视为诅咒教派的天生盟友,但是天灾(自然还有诅咒教派)早就在第三次战争中打破这种关系了。这两个阵营之间的仇恨真实反映了耐奥祖和基尔加丹之间的仇恨;尽管它们从来没有直接对抗过,但军团和天灾就像火与冰——一对不会在任何冲突中产生交集的死敌。
好了,今天关于“部落冲突教派阵容搭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部落冲突教派阵容搭配”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