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一线阵容
- 游戏攻略
- 2024-11-17
- 37热度
很高兴有机会参与这个孙权一线阵容问题集合的讨论。这是一个多元且重要的话题,我将采取系统的方法,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案例和观点。
孙权的大将有黄盖,程普,周瑜等等。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斩华雄、破吕布,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赤壁之战与周瑜分任左右都督打败曹操,之后大破曹仁于南郡。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孙权带十万大军打合肥,甘宁也参战了,为何甘宁也不敌张辽呢?
合肥之战,孙权带十万大军,攻打合肥,结果,先被张辽以八百名敢死队突袭,打了个落花流水,后来,孙权撤军,又被张辽追着打,孙权抱头鼠窜,还差点被张辽活捉了。
这一战,孙权不仅惨败,而且还搭上了大将陈武,陈武阵亡,其实,不止是陈武阵亡,孙权手下一大帮猛将,都被张辽打得灰头土脸,落花流水,这些猛将分别是甘宁、吕蒙、凌统、蒋钦、潘璋、徐盛、宋谦,再加上阵亡的陈武,至少八位猛将,也未能挽救败局,可以说,孙权的猛将阵容强大,但却都不敌张辽。
张辽在这一战中,可以说打得非常漂亮,干净利索,值得注意的是,甘宁号称?斗将?,勇猛善战,甘宁当时就在军中,为何他也不敌张辽?为何孙权会败得那么惨?
其实,孙权有那么多猛将保驾护航,之所以惨败,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粗心大意,没有防备,被张辽突然袭击,也就是说,孙权措手不及。
当时,孙权撤军,也不知道孙权怎么想的,先头大部队都先撤了,孙权作为主帅,居然带着一小股卫队落在最后面,被张辽包了饺子。
孙权在最后,难道是断后吗?如果说断后,完全可以派一位大将断后就行了,用得着主帅亲自断后吗?何况孙权还是君王呢?
孙权的先头大部队先撤走之后,张辽率军追杀,孙权派人去追先头大部队回头来救援,然而,先头部队撤的太快了,根本追不回来,而就在这时,张辽如猛虎下山一般冲了过来。
《三国志 凌统传》记载: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
眼看情况万分危急,孙权命悬一线,这时凌统带着三百名士兵保护孙权突围,凌统带着这三百死士,奋力死战,最终,这三百人全部战死,无一生还,凌统也身受重伤。
更惨的是,大将陈武也战死了。与此同时,其他几位大将,宋谦和徐盛被张辽军打得抱头鼠窜,士兵也开始逃走,眼看军队要崩溃,兵败如山倒,这时,潘璋在后面,横刀立马,砍死了两名后退的逃兵,这才稳住了阵脚。
吕蒙和凌统等人在孙权身边死战,拼命保护孙权,孙权想后撤,但此时桥已被拆断了,无法前行,迫不得已,孙权的一个牙将叫谷利,在孙权的战马身上使劲抽了一鞭子,孙权的战马猛然向前狂奔,这才趁势马跃断桥,逃了出去。
孙权手下的大将有哪些?
1、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2、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3、吕蒙
吕蒙(179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
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4、黄盖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黄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5、韩当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
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五年(226年),韩当去世。
好了,今天关于“孙权一线阵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孙权一线阵容”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