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霸乱世郭嘉搭配什么阵容

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谈论雄霸乱世郭嘉搭配什么阵容的话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常见和深入的问题,我将详细回答每一个问题,并分享我的见解和观点。

雄霸乱世郭嘉搭配什么阵容插图

三国智(千万不要看成三国志)  

三国智是一款国产的集换式卡牌游戏 使用通行的集换式卡牌游戏(TCG)的规则框架 游戏背景取材汉晋间百年历史 严格按照《三国演义》故事 结合《三国志》史实及其他文史资料 从黄巾起义至三分归晋 将产品划分为五大阶段 游戏中你将率领那些耳熟能详或者原本陌生的将领与对手进行战斗 结合三国智特色的事件系统 在享受集换式卡牌游戏乐趣的同时 你可以对三国历史收获新的了解 三国智由四川前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发并发行 更多三国智游戏资讯请访问三国智官方网站

编辑本段什么是集换式卡牌游戏(TCG)

集换式卡牌游戏

简称CCG(Collectible card game)或TCG(Trading card game) 顾名思义 此类游戏是以收集卡牌为基础的 游戏者需要透过购买随机包装的补充包 收集卡牌 然后根据自己的策略 灵活使用不同的卡牌去构组符合规则的套牌 进行游戏 由于各人的套牌都不同 每一局抓到卡牌的次序也有不同 无穷无尽的变化由此而起 无论是准备及进行游戏的过程中 都需要玩家不断开动脑筋去思考 一般的说 这些卡牌都有一定的价值 玩家之间可以交易交换自己的卡牌。 历史上第一款集换式卡牌游戏式是The Baseball Card Game 不过真正让游戏成型 制定了此种游戏规则的游戏是由理查·加菲博士开发的万智牌。

玩法概论

虽然每一种具体的游戏都有其自己的规则 不过集换式卡牌游戏是有一些共性的特征的: 1、每张卡牌上,无论何种游戏,都会有表述规则的文字,描述这些卡牌的使用条件和效果。 2、基本上每种游戏都要求玩家拥有一套自己设计的套牌,牌手需要从成千上万的卡牌中挑选一定数量的牌,相互配合以赢得游戏。这为游戏的对局提供了非常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3、一般的说,使用任何一张卡牌都需要一定条件。例如,万智牌需要地,口袋妖怪卡需要能量卡等等。 4、游戏的基本规则是利用自己拥有的条件,将自己套牌中的牌使用出来,使其产生某种效应,以达成游戏要求的获胜条件。 5、无论何种游戏,规则如何,但游戏都是以回合的方式进行,且回合进行遵循着一定的架构,基本结构包括: 重启——让所有的卡牌都成为新回合的状态,例如万智牌中的“重置阶段” 抓牌——把套牌中的牌放在手上。放在手上意味着这些牌有可能将会发生效应。 使用——使用手上的牌来影响游戏。 冲突——利用牌手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战斗,一般来说在冲突中获胜是获得游戏胜利主要手段。 结束——一般在此阶段,本回合使用的牌产生的效应会终止,牌手会要求弃掉他们手里多余的牌,将手里的牌控制到一定数量。 玩家需要从游戏发行商处够得卡牌才能进行游戏 这主要是通过购买“补充包”来完成的 这些补充包包含着一定数量的随机卡牌 一般的游戏都会有“起始包” 这种包装内会有一套完整的初级套牌 旨在让新牌手了解规则 卡牌在游戏中所能产生的作用大小不同 有强弱之分 因此为了防止强力牌的泛滥 基本上所有游戏的发行商都会运用稀有度来控制各种强度牌的比例 三段划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 即划分为“普通牌”“非普通牌”“稀有牌” 以万智牌为例 一个补充包内含有15张牌 其中稀有牌只有一张 非普通牌有3张 其他的都是普通牌。 为了使卡牌有一定的附加价值 游戏发行商会印制特卡 比较传统的方式是“闪卡 ” 这些特别印刷的卡片十分精美 有很强的收藏价值

但是本人认为还是三国杀更好一些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郭嘉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郭嘉不死,三国还是那个三国。刘备连卧龙、凤雏都得到了,也没见着他得到天下。

三国是个谋臣、武将涌现的时期,各种文武人才成井喷式爆发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时代被后世之人津津乐道,向往神驰。武将就不说了,关羽成了武圣,吕布是无敌,曹操有五子良将,刘备有五虎上将,东吴有十二虎臣等等,虽然都有后世加工的成分,但依然掩盖不了三国人才济济的繁荣景象。

三国时期的智谋文臣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为集中出现的时期,而郭嘉就是这群文臣的代表之一,以致三国中后期时代的诸葛亮、司马懿、陆逊等人都对郭嘉推崇备至。

郭嘉死得太早,建安十二年就死了,郭嘉的死对曹操来说是重大的损失,作为曹操的头号智囊,他为前期的曹魏北方政权的稳定和巩固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要说郭嘉的智谋有多么的恐怖,还真说不上,因为郭嘉与司马懿等谋臣有着本质的不同,郭嘉是战略性谋臣,司马懿、程昱、荀彧,诸葛亮、庞统等都是偏向于战术性谋臣。

郭嘉成名很早,在投奔曹操之前,他本在袁绍手下,只是不受重用,郭嘉很看不上袁绍的短视和寡断,这与郭嘉心目中的明主有很大的区别,于是就离开了袁绍,经过荀彧的推荐到了曹操帐下。

郭嘉与曹操非常对脾气,一个信服曹操雄霸天下的抱负,一个喜欢郭嘉筹划天下的格局。

曹操充分的信任郭嘉,在重大的事情的决策上总是要咨询郭嘉的意见,主与臣之间的关系非常的亲密。郭嘉对曹操的影响力非常大。

不是说郭嘉对曹操有足够的影响力,就能够左右曹操的任何决策,比如曹操征伐张绣,虽然胜利了,却因为自己的不检点和大意,差点被张绣给做了,要不是长子曹昂和典韦力战,估计曹操就在那个时候就被灭了,这不能说有了郭嘉就能万事大吉,天下一统。

郭嘉对曹操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征讨袁绍,灭了袁绍势力,在制定整体战略上,力主曹操应该先平定北方乌桓等地区,只有北方稳定下来,曹操才能够全力南下讨伐刘表,东征孙吴。

这种国家级别的战略制定,在当时的曹操阵营里没几个人有如此的格局,郭嘉不但有这样的天下眼界,更能够得到曹操的支持,正是由于曹操能够虚心接受郭嘉的建议,实施他的大战略,才确保了曹操势力在北方日益壮大,地盘越来越广,人口越来越多,形成曹魏政权的基础格局。

郭嘉死于曹操征伐乌桓的途中,他死后,曹操真正能够可以咨询国策的人就比较少了,能够像郭嘉一样与他有同样的眼光和战略思想的人就更少,所以郭嘉的死对曹操打击非常的大。

如果郭嘉没有那么早死,曹操依然还是会南下征伐刘表,并一举渡江讨伐孙吴,这个战略找在郭嘉在世的时候就定下的,前面说过,郭嘉是战略性的谋臣,对于具体的战术他其实出谋划策的并不多。

所以,即使郭嘉没有死,甚至跟随了曹操来到了荆州,赤壁之战,曹操该输还得输,这是曹操的性格,以及当时魏、吴两国的军事实力决定的(东吴善水战,曹魏多北兵),至于刘备能否在赤壁之战中捞到第一桶金,那就不好说了。

说到刘备,就不得不说郭嘉的另外一个性格弱点——仁义,心软。

当初刘备投奔了曹操后,曹操帐下的谋士程昱力主杀了刘备,以绝后患,程昱、荀彧、郭嘉都看出了刘备是未来与曹操争天下的人物,程昱和荀彧都主张杀了刘备,只有郭嘉反对,认为杀了刘备有损曹操在天下人心里的名声,他建议曹操既不杀,也不放,软禁他。

曹操也照办了,只是后来由于郭嘉不在,刘备趁机要求领军前去讨伐袁术而脱离了曹操。从此时来看,郭嘉缺乏杀伐果断的气质,过于的仁慈,这样的性格和谋事特点在三国混战的局势下不一定是好事情。

郭嘉、诸葛亮、司马懿、荀彧、程昱、贾诩、庞统、鲁肃等等这些三国时期的智慧型谋臣对三国那个时代局势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都无法改变天下大趋势的发展,毕竟谋略是一部分因素,真正能够在乱世中站稳脚跟的永远只能是——实力。

三国演义中郭嘉是什么人物

郭嘉确是三国时期的一个人物,当然,这样说还是纯从罗贯中的角度而言,刚从朋友处弄了套三国志,还没来得及看。

从三国演义的角度而言,曹操之所以成为曹操,不仅因为他的性格,更主要是因为他拥有一批人才。乱世中的人才确是无价之宝,得人才者得天下,古人诚不我欺。而郭嘉是曹氏阵营中之翘楚者。如果没有郭嘉,曹操大抵不会成此气候,至少不可能这么快就崛起。

郭嘉,字奉孝,颍川人,为当时贤士。首出于三国演义第十回,由荀文若在程昱的提醒下荐于曹操。郭嘉到曹营也未有孔明之三顾茅庐的风光,甚至连曹营中其他谋士都不如。其中仅提到“(荀文若经程昱提醒后)遂启操征聘郭嘉到兖州,共论天下事”,寥寥数语,甚至连曹操的态度都未提。如在郭嘉之前,荀文若叔侄来投曹操后,“操与语大悦”;程昱经荀文若推荐后,用了“操拜请之”,程昱来后,“曹操大喜”;在郭嘉之后的满宠、刘晔,经郭嘉推荐后,“曹操亦素知这两个名誉”。而对郭嘉却未表示任何态度,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郭嘉是徒有虚名?这一点应该可以排除,从后文曹操几次的褒奖及信任,均可以看出郭嘉为当时“贤士”,绝非幸致。

近看易中天的《品三国(上)》对郭嘉作了大致的分析,看来此公亦是诸葛之流的人物,谋略过人,更兼人品非凡。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抑曹扬刘的,而郭嘉虽在曹营,却为罗贯中所喜欢,不得不曲笔所致。

三国演义中郭嘉出山(也许罗贯中认为屈身事袁亦非,因而对郭嘉事曹之前的事均未提及)后第一次为曹操出谋划策是在曹操攻打徐州之时,大耳郎不知量力,妄图以片言释兵革。曹操看后大怒之时。“郭嘉谏曰:‘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可惜此策尚未有任何成效,曹操即退兵。曹操即依郭嘉之言,给了刘备诺大个人情。

第二次,即在曹操于濮阳中陈宫之计,须发手臂尽被烧伤之时,曹操怒极而笑设计报复。只时的郭嘉仅对曹操之计数语赞襄。

而第三次,也是郭嘉出山后一项重大的决策咨询意见,即在三国演义第十六回中,当刘备败于吕布而来投曹操时,荀文若提出:“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不答,而将该意见咨询郭嘉时,郭嘉认为“不可。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惟仗信义以招俊杰,犹惧其不来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为定天下乎?夫除一个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数语之后,“曹操大喜”。看郭嘉此语,堂堂正正,可见其人品之高尚,尚阳谋而不屑阴谋。

终郭嘉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助曹操消除了二袁及吕布三大劲敌,奠定了北方统一的基础。三国演义虽在第三十回方才写到官渡之战,而郭嘉在第十八回即以十胜十败之言预言了袁绍的灭亡。

其实,曹操此后几哭郭嘉,当肇基于第十八回。有些十胜十败,其余均可不论,而可将郭嘉视为三国演义中一流的谋士。十胜十败表明郭嘉是个战略家,而攻下邳、攻乌桓、定辽东,又分明是位战术家。其情其景,不仅令人心驰神往。

而英年早逝,大概也属天妒英才,命数如此,夫复何言。曹操失一郭嘉而刘备得一孔明,也许天意怜汉吧,也或者是汉虽然气数将近,但还不至于绝。试想郭嘉在日,曹操意气风发,真个是旌麾所指,所向披靡。而一旦郭嘉归去,曹操即有赤壁之痛,一统局面立成三足之势。难怪曹氏想起奉孝会大恸,我观至此,也不禁大恸。

而最令我感动的是郭嘉之人品,其参与曹氏之谋均为阳谋,非如司马懿之流,纯以阴谋为体。如果郭嘉如荀昱,则刘备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更不可能依孔明而成大业。而郭嘉未亡,则赤壁之战也许成官渡第二,至少也不至于如此惨败。当然,我们也许看不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历史总会留给人许许多多的缺憾,也不容我们假设。

总体上讲,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描写,当以郭嘉之死分野。在此之前的曹操虽偶露奸雄面目,但总体来讲仍是英雄面目居多。而郭嘉之后的曹操,几乎尽显奸雄之狰狞。即使在郭嘉未亡之时,其实,在罗氏笔下,曹营中人唯郭嘉几为孔明之于刘营。在罗氏笔下,郭嘉既是智者,为曹操谋而尽忠,人品高尚,几乎没有缺陷。其实将后人褒奖诸葛之语状郭嘉,几乎完全可以成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甚至死而未已,临死遗计,彻底铲除袁氏遗脉,使北方完全统一于曹操手下。

为什么曹操有谋士郭嘉,刘备有谋士诸葛亮,那么孙权的谋士是谁?

三国时期一直以来都深受历史爱好者们的追捧,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的很多历史故事直到现在都还让大家津津乐道。“三国迷”们最喜欢的就是讨论三国中的各种各样的排名,例如各种版本的武将排名。而在三国时期同样有一样让“吃瓜群众”所关注的,那就是三国时期的谋士,众所周知曹操的谋士有郭嘉,刘备的谋士有诸葛亮,而孙权的谋士又是谁呢?

孙权身为东吴之主,为他出谋划策的谋士是谁呢?

东吴的孙权能雄据一方,很大的功劳是来自于他手下有众多的能臣猛将,而为孙权出谋划策的主要谋士前后就有4位之多。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文能武,文治武功样样精通,辅佐能成就明主,征战还是雄霸一方的猛将。

因此,孙权帐下的这4位能人基本上都属于是雄才伟略之人,既能归类于谋士,也能把他们归类于武将。雄霸江东的东吴大帝孙权最主要的谋士是手下四位都督,分别是陆逊、吕蒙、周瑜、鲁肃,这4个人的存在直接托起了孙权在三国中的不世基业,为东吴曾经的辉煌立下汗马功劳。

鲁肃(172年–217年),今安徽定远人,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

在曹操讨伐孙权时,孙权的麾下众将迫于对方强大的力量,多数人劝孙权投降曹操,但再鲁肃一再的劝说之下,采取了联合刘备共同对付曹操的策略,这才有了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奠定了后来三国鼎立的格局。

《三国志》: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馀人,奉邑四县,皆属焉。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馀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九年,从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

鲁肃还不是单纯孙权高级谋士那么简单,他同样还是一统三军的大将,在历史上还有不凡的成就。鲁肃单刀赴会关羽,对刘备集团的高层分析双方合则胜,分则败的利害关系,联合抗曹是唯一出路,最终迫使刘备与孙权重新以湘水为界,东吴与蜀国平分荆州利益。

周瑜(175年–210年),庐江舒人 。

《三国志·周瑜传》: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周瑜的计策谋略在三国时期都是数一数二的,并不比诸葛亮差。在赤壁之战中,用火烧奇计击败曹操的正是周瑜。在这场决定三国走势的重要战役新年,曹操的军队在周瑜面前简直不堪一击,无论军事指挥还是出谋划策周瑜都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奇才。

吕蒙(178年—220年),今安徽阜南人。

吕蒙本是东吴一名不太出名的武将,自从在鲁肃临死前引荐给孙权成为大都督后,他高超的谋略被展露无遗,不但收回了借给刘备的荆州地盘,还用计将蜀国重要大将关羽杀死,帮助孙权重新夺回了整个荆州,这一战让吕蒙名扬天下。吕蒙文武双全,是孙权在鲁肃死后的最得力助手。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今江苏苏州人。

在三国时期,陆逊的谋略并不逊色于任何一位谋士,他的才华可以说在东吴政权所有谋士中都是排在最前面的。在夷陵战役中陆逊用火攻就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刘备,消灭了刘备讨伐东吴的几万大军。落荒而逃的刘备,最终被气死在白帝城。

孙权是三国时期雄霸一方的枭雄,在手下众多谋士的辅佐之下,才能在那个乱世之中占得一隅之地。虽然孙权麾下的四大谋士文武双全,但奈何东吴政权的实力在曹魏政权面前过于弱小,在重要谋士陆逊逝世以后,东吴也就到了分崩离析之时。

郭嘉不死就没有三国,这样说有没有抬举他?

肯定是抬举他啦。郭嘉是牛,但三国其他人也不是吃素的!三国乱世,群雄争霸,能人辈出,如过江之鲫。郭嘉人在其中,表现惊艳,值得肯定,但就此认为他可以左右三国大势,就真的太过臆断了。

在我看来,郭嘉之所以有这么好的身后名,主要是他死得早。他死得早,让人有更大的想象以及发挥空间。当然了,和他本身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没有一定的能力,就没有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下面,就和大家看看,郭嘉可以让人臆断之所在。

1.0 “才策谋略,世之奇才”的郭嘉

郭嘉,本来计划跟着袁绍混饭吃。不过,他很快发现袁绍志大才疏,饭碗不长久。于是,他拍拍屁股,就跑了,结果喝了整整六年西北风(赋闲六年)。后来,经荀彧介绍,他来到曹操帐下,两人一通胡侃,竟然相互看对眼了。曹操认为郭嘉可以帮他成就大业,郭嘉认为曹操是明主,可以发挥自己的才华。

就这样,郭嘉就跟着曹操征战四方,为曹操出谋划策。郭嘉的牛逼之处,在于但凡他出手进行分析和谋划,几乎都是曹操获胜的关键。譬如“十胜十败”,譬如建议举师东征讨伐刘备,譬如断定孙策必定被刺客所杀,譬如断定袁谭袁尚两兄弟必定反目,譬如建议远征平定辽东,等等。因为这些功绩,曹操对郭嘉十分看重。

从以上来看,郭嘉确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是好事者进行臆断的基础。加之,郭嘉死后,曹操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基础。赤壁之战大败之后,曹操感叹““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这句话,更是让人浮想联翩,认为郭嘉经天纬地,可定天下。

但事实上,就算郭嘉活到赤壁之战,他都未必有什么出彩的表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同等级别的战役)中,郭嘉就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曹操赢得官渡之战,奠定了一统北方的基础,主要是得益于荀彧、荀攸、许攸的出谋划策。至于郭嘉,是没有什么贡献的,和个隐形人差不多。

2.0? 三国谋士,层出不穷,不输郭嘉,大有人在

毫无疑问,郭嘉非常牛逼。不过,纵观三国,和郭嘉一样牛逼的谋士,大有人在,部分人甚至比郭嘉还要出彩。譬如上文提到的荀彧荀攸两叔侄,就有不输于郭嘉的才华。至于诸葛亮、司马懿、贾诩等人,甚至比郭嘉还要牛逼,还要出彩。

三国里面,真的牛人太多,譬如东吴的鲁肃、陆逊,西蜀的法正、姜维等人,个个可以独当一面。郭嘉一人,想力敌吴蜀两国众多群雄,那是不可能的。当然,如果他在世的时间长一点,曹操犯错可能会少些,魏国一统天下的时间,可能会早些。最多,也就这样了。什么“没有三国”,就别扯了。

郭嘉一生最怕的人是谁?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凡成大事者,无不是具有强大凝聚力。三国之曹操,无论是为一代人杰也好,被骂奸雄也罢,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谋臣武将,为其出谋划策,冲锋陷阵,在乱世中崛起,雄霸一方,曹操虽未称帝,却挟天子以令诸侯,是魏国政权的奠基人。一篇《求贤令》,为揽天下英才乃唯才是举,不拘品行,可见其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郭嘉的实力

郭嘉是曹操早期帐下重要谋士之一,经荀彧推荐,曹操与郭嘉相见恨晚,互相觉得遇上对的人,一个是?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一个是?真吾主也?,两人都是性格洒脱,不拘小节,郭嘉如鱼得水,每每建言献策,曹操无有不从,奇就奇在郭嘉还算无遗策,从无失手,幸天妒英才,早早收了郭嘉,不然还真没什么《三国演义》了!

官渡之战是曹操平定北方最重要的一战,当时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差得很多,曹操恐力有不逮,郭嘉就曹袁双方提出?十胜十败?论,得出结论曹操必胜,果然,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赢了这场战争。征讨二袁,郭嘉避重就轻,转化敌我矛盾,行以缓兵,静观其变,二袁内讧,曹操得以坐收渔利。破乌桓又行之以急,放弃辎重,轻骑突袭,兵贵神速由此而来。这些也就罢了,更神的是还能掐指一算,孙策于何时何地必死,隐患既无,主公放心出征!总之郭嘉为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史书上称其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在曹营众多谋士中,最得曹操倚重,一时风光无二。

当然,三国谋士众多,吕布帐下的陈宫就让曹操险些丧命。曹操在攻打徐州时,吕布偷袭了曹操的根据地兖州,进据澲阳,曹操急火火退兵,图复家园,陈宫建议吕布泰山险路伏兵,被吕布弃而不用;曹兵既远来,陈宫建议速战其兵疲,吕布大手一挥:?待其下寨,吾自擒之?。好吧,陈宫跟吕布好说歹说,西寨战略要地,不可有失呀,还好吕布听了,派了大将高顺等人领重兵把守,果然曹操趁夜偷寨,陷入重围,典韦拼死相护,逃得一命。这里没有明写郭嘉与陈宫的交锋,只听郭嘉言:泰山险路,恐有伏兵。曹曰:吕布无谋,安得有伏。果然吕布兵不设伏,还静等安营扎寨,曹操,郭嘉心想,那西寨一取,这事就轻松了,没想到重头戏在这里等着。郭嘉方知人外有人啊!陈宫之?谋?,让郭嘉后怕!然一次侥幸而已,得知实情后郭嘉:?吕布勇而无谋,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未复,宫谋之未定,急攻之,布可拔也?。终被郭嘉抓住机会,建言曹操一举拿下。

陈宫既被抓,宁死不降,死前还玩了一手答曹操三问,逼得曹操只能站在道德高位,善待其家人。看陈宫短暂的?三国人生?。其智谋,能力或许也不下于后来居上的诸葛亮、周瑜,至少气节如是。

好了,今天关于“雄霸乱世郭嘉搭配什么阵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雄霸乱世郭嘉搭配什么阵容”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